四川省地质局、容大集团、区调队、四川省容大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川地区调队、矿产勘查、测绘、地质公园、国土科技、地灾、容大矿业
文化建设 corporate culture
当前位置:文化建设 > 山川之英> 活跃在川西高原...
分享到:
活跃在川西高原的“百万组”(杨志成)
返回列表

1964年,四川省地质矿产局区域地质测量队第二区测队,组建一个1100万区调小组,简称百万组。其任务是:扫清四川西部地质空白。对甘孜(北部)阿坝地区西北边缘进行地质填图工作,为全国测制1100万综合地质矿产图提高地质研究程度,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所需地质矿产资源。除对这些地区路线地质观测外,实例12条剖面。通过实际工作取得了主要成果,一是实测宝兴―小金地质剖面,发现下三叠并建立了波茨沟组。二是检查补测麻拉登—松潘第三系剖面,获得了一些有意义的古生物等化石。三是提交了上述地区的地质报告。

根据任务及测区的实际情况,组建这个被公认的加强组。

大组长:郑裕民,杨乃儒

第一组:郑裕民,方治齐,葛稀、何应信、许情义、杨生富、林日高、卫之沛、樊培银、杨大玉。称为西线组。

第二组:杨乃儒、张能德、杜其良、杜锡渊、刘光斗、杨志成、门殿元、刘广成、马最良、石光玉等(见照片1.2),称为东线组。

各组完成任务后,于同年10月在汶川集中进行野外资料整理。

大队党政领导对小组要求是:保证任务的完成,加强内外团结,做好后勤保障,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每个人必须安全回来。因而小组出队前向大队提交各项计划和安全措施等。所以百万组面对的是自然条件艰苦,社情复杂等因素压力很大。但大家思想准备较充分,更有大队领导、职工、家属作后盾,人人决心大,个个精神饱满、生龙活虎,与地方关系胜似鱼水。回想那个年月的桩桩故事,仍感欣慰和自豪。

 

百万组沿着当年红军长征走过的路,勇往直前。

425上午8时许,全组20多人乘坐苏式51嘎斯货车,在敲锣打鼓的欢送人群中徐徐启动,告别领导和亲人。祝福和期盼是对我们的鞭策,如此的场面,是对我们的信任,我们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

那个时候的公路全是泥石铺就,由广元出发经绵阳、剑阁、梓潼到成都整整跑了3天,初尝那“风吹”的滋味。由于车厢拥挤,人货混装,但却显出人的风格,几天来杜其良同志一直主动地一声不吭坐在车厢最后,还要照顾搭车的小孩,尘土飞卷,他简直就像一个灰人。为有这样的同志感到骄傲,更加坚定了百万组必胜的信心。

在成都做些物资补充后,仍由共产党员、技术一流的老驾驶员严国远把东线组送达汶川后再返蓉送西线组去宝兴。按各自的计划展开工作。

 

东线组由汶川—茂县—松潘—红原—唐克—若尔盖—汶川;西线组由宝兴—夹金山—小金—丹巴—金川—马尔康—汶川,两组会合。

按照野外地质工作的传统做法,每到一地务必向地方政府汇报,介绍地质队此行的任务等情况。地方都很认真听取汇报并指示,十分支持我们的工作。以郑裕民为首的西线到达马尔康后,正遇县政府县长出差,他得知地质队的到来,毫不犹豫地让出了他的房间和办公室,给小组办公、住宿。晚上,董副州长在他的办公室给全组放映小电影,当时放映《小兵张嘎》等片,同志们感到十分欣慰。杨乃儒带领的东线组,经漩口、映秀时,对1933825在茂县叠溪城发生的7.5级大地震,死亡6800余人以及地震形成的叠溪海子等地震遗址进行考察。大家对地震给人类造成的灾难心情都很沉重……。由汶川出发后按既定路线我们住小信乡小学,得到老师的热情接待和支持,工作进行得很顺利。后来一位老师(有照片2但忘了姓名)在松潘县城举行婚礼,全组人员应邀到会祝贺。结下了友谊,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这样的事例百万组经历可谓多多。小组踏勘麻拉登前人所测剖面并制定工作方案和实施的比较细微计划后,78日傍晚,一对年轻教师夫妇在水井里捞什么,当得知她把茶壶的盖子掉进井里几经打捞未果时。我们几个人七手八脚往外提水,杜锡渊把头栽了下去,我和门殿元把他的双脚使劲拉住,很快就把盖子拣了起来。两位教师非常感激。此时,又有两个藏族妇女前去背水,大家又热心给以服务,她们“嘎撮,嘎撮”(谢谢)叫个不停……

 

高原上打篮球既是适应性体能锻炼,又是增添点野外生活乐趣,还是沟通友谊之桥这样一举几得的好事。加之当年小组有几个球鄙,到哪里总爱惹祸”(照片3)随着时间的推移,连同她的取名,小组在阿坝地区也就小有名气。是褒是贬且不去议。但翻开当年的日记却有记载:64630,天气情,东线组为庆祝党43周岁生日,特邀了松潘中学教师(据说是县的冠军队)进行了一场友谊赛。结果我队58116败北。但大家却是那样的愉快。7月的8910日利用休整又连打了三场,8日对热窝小学(即麻拉登)9日对热窝联队、10日又对热窝小学,胜负都有。8月中旬队工作组随我们由松潘--若尔盖途中又与一支驻高原部队小分队比赛,因力量悬殊,这场我们输得惨。当若尔盖边缘任务完成后,与当地联队招遇,在5分钟的延时赛后仍然输给对方。要讲精彩的一场则是回到汶川后的10月,会合后的力量有所加强,与兄弟的404地质队友谊赛,力不从心,又输了……

 

以区调队(二区测)大队长葛思良为首的工作组8月初到东线组检查指导工作,与小组同吃同住的劳动(照片45--10),政治思想、生活、健康都给予鼓励爱护关心,体现了良好的干群关系。有的同志深有感受的说,百万组思想比较活跃,党员吃苦在前,处处体现的是同志关系。表示要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创造条件加入党的组织。

职工讲的是心里话。小组在技术业务上充分发扬民主,各抒己见,直到认识的统一(照片7)。在恶劣的环境中互相关照、鼓励。比如,杜锡渊、杨志成二人从茂县沟口乡穿越海拔4000多米的二十四个和尚头的分水岭,在北川县的石龙村路线观测时,两人轻装到只带雨衣、火烧玉米镆、小铝锅,露宿了三夜,完成工作后经石太关到松潘会合。现在老杜重温那段野外生活仍有余悸的讲“那时不晓得哪来那么大的劲头啊”!那时,人们头脑里装的尽是“雷锋精神”处处得以体现。每个人都有“五好”规划,其中还有一条“节约”的措施,记得我们到达松潘的第一天首先选择便宜的旅店——“团结桥旅馆”两人同住一个铺。我和张能德就睡一个床,搞后勤的也是同样的“待遇”。但大家仍是乐哈哈的。现在仍觉得,人还是要有点精神,才能面对和战胜困难,才能领悟人生的价值,才会有使不完的劲儿。

百万组出色全面完成了任务,受到了奖励和表彰。时过境迁,四十四年不算太长,经有关同志回忆,1964年百万组被评为二区测队年度先进集体。郑裕民同志代表全组上台领奖,不过它已是过去的故事,却忘不了那岁月的一刻……。

 

20085121428分,人类永远铭记这个时刻,四川汶川突发了8.0级特大地震。昔日二区测百万组曾经“恋战”的漩口、映秀、茂县、汶川、理县、松潘、北川、平武、青川和绵竹汉旺、清平等等地区,美丽的锦绣河山已夷为平地,印着千万只地质队员足迹的石板路荡然无存,千千万万骨肉同胞被湮没……重建家园、地震遗址、抗震救灾纪念塔、博物馆等,都值得世人向往、怀念。重游故地,向遇难同胞静默,是地质儿女永远的心愿。困难当头,挺直腰板、笑脸面对,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发扬中华民族的大无畏精神,重建美好的家园。用我们的双手,在废墟上描绘更加灿烂辉煌的画卷。

2008512

发布时间: 2016-08-11      浏览次数:2381       新闻来源:川地区调队       作者:杨志成 上一篇 下一篇
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不仅存在较多的安全漏洞,也无法完美支持最新的web技术和标准,请更新高版本浏览器!!